5分钟一道菜,8分钟做个汤
即便是厨房“小白”
有了预制菜的助力
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出一桌大餐
以前在家里吃饭
最高评价是:做得跟外面一样
现在在外面吃饭
最高评价是:做得跟家里一样
近日,预制菜再次引发关注
有一对新人在某知名酒店
订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婚宴套餐
宴会后才被亲友告知
婚宴性价比不高
16道菜有七成是预制菜
这对新人在网上发文“吐槽”后
立即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
“知道现在预制菜流行
没想到花了大价钱的婚宴
也多是预制菜”
外出就餐
有一些饭店使用预制菜
却不明确告知
频频引发“吐槽”
这也提醒,餐厅使用预制菜
不能成为一本糊涂账
那么,预制菜应如何保障
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?
预制菜行业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?
如果问“吃”的方面谁掌握了最多声量? 是打工人。
晚上下班回家懒得做饭又不想下馆子,觉得外卖不能同时点到便宜又多样的菜品,有什么微波炉一叮就能吃的菜品?是预制菜。
在追求“锅气”的中餐文化语境下,“预制菜”这三个字,听起来有点反感,但真的没那么可怕。
严格来讲预制菜不等于料理包,通常是指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,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和制作,再进行卫生、科学封装的便捷菜品。总结下来就是即食、即热、即烹、即配食品。
比如你最爱的肯德基和麦当劳、开盒即食的鸡胸肉、热水浸泡就能吃的方便面……还有小时候爱吃的八宝粥、早上煮的速冻水饺、煮火锅时买的免洗净菜,这些都属于预制菜。
▲来源:凤凰生活报告
面对美味与省事的矛盾,每个人都在寻求最优解。曾有数据显示,预制菜消费群体多以85后、90后和00后为主,其中女性用户占比超七成,且一线城市用户居多。显然,预制菜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简单美味的生活需求。
制作简单,口味稳定。预制菜简化了繁琐的买菜、洗菜、切菜、烹制步骤,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准备食物和烹调,随时取用、方便快捷、口味丰富、品种多样化。
科技狠活,改变生活。规范化生产的预制菜从生产、烹饪到包装都经过严格的检验,可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,有效节省人力成本、压缩出餐时间,也很好地契合了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。
锅气,永远是中餐的灵魂。消费者不是对预制菜有抵触,而是预制菜统一了餐馆味道,付出了现炒的价格,都吃不上新鲜的食材和大厨独特的手艺,任谁都觉得自己是“大冤种”。
菜品安全美味才有回头客。餐饮企业和商家需要多些自律自觉,注重食品安全,注重口味,对使用菜品的来源、是否为预制菜、制作工艺等要素,主动明明白白公示,让消费者在外卖、堂食时知情购买预制菜。
▲来源:烹烹菜
预制菜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,方便快捷、分工细化,不一定让生活更美好,但或许能成为不错的生活选择。
今年,预制菜也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。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明确提出“提升净菜、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。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”。
扬州大学、四川旅游学院、武汉商学院等多所高校也在预制菜领域“出手”了,通过设置预制菜相关专业,让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做到实习有基地、毕业有去向,能够投身于预制菜的产业和行业发展中去。
便捷预制菜品不是洪水猛兽,它的产生和迅速崛起,与“快餐经济”的需求增多密不可分。
相信预制菜在经历过初期的走红、火爆、争议后,会尽快回归到一个更为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中来,实现从“田间地头”到“消费者餐桌”的融合,让消费者“吃得健康”“吃得美味”“吃得放心”。
来源:深圳共青团
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张宇